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2-20
靶向蛋白降解(TPD)在過去二十年中一直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治療策略,主要依賴突變和“不可成藥”蛋白質的持久敲除。目前,一些藥物已用于臨床治療,如AR降解劑ARV-110、ER降解劑ERV-471等。近年來,TPD技術在降解細胞外和膜表面蛋白方面引起了廣泛關注,包括基于M6PR的LYTAC、組織特異性GalNac-LYTAC、細胞因子介導的KineTACs、基于細胞穿透肽/溶酶體分選序列的共價GlueTACs和基于寡核苷酸的Apt-TACs。然而,目前細胞外和膜蛋白降解策略仍存在...
2-20
動物實驗為醫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特別是在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疾病模型的研究、生物技術的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取材分析大鼠的組織、器官等,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取下的臟器可以進行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本期我們帶來5集大鼠常見臟器取材方法。一、取材內容心臟、肺組織、胸腺。二、試劑和藥品戊ba比妥鈉、碘伏、75%酒精、生理鹽水。三、器材略四、動物雄性大鼠五、取材步驟1.取材前夜禁食、自由飲水。2.稱重、腹腔麻醉。3.將大鼠...
2-13
該篇文章于2024年發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Q1,IF,14.7。一、研究背景隨著對腎臟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腎纖維化是許多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終末期腎衰竭的共同途徑。盡管在腎臟結構和功能隨年齡變化以及腎纖維化的發生機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探索。其中,組蛋白翻譯后修飾在腎纖維化中的作用就是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組蛋白巴豆酰化是一種新型的組蛋白修飾方式,這種修飾主要發生在組蛋白的賴氨酸殘基上,參與基因表達調...
1-21
各位讀者好,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使用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WGCNA)結合網絡藥理學篩選增生性瘢痕治療藥物的高分文章,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團隊2024年5月在TheBritishjournalofdermatology發表的,題為“Usingnetworkpharmacologytodiscoverpotentialdrugsforhypertrophicscars”。揭示了增生性瘢痕的分子發病機制并篩選了有效治療藥物。研究框架:1.提出研究問題增生性瘢痕現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1-21
研究人員發現肺癌中IL6的N-糖基化缺陷會誘導癌細胞轉移和對表皮生長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s)產生耐藥性,揭示了其潛在機制,為肺癌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潛在靶點。研究背景:白細胞介素-6(IL6)在肺癌的發生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IL6通過與其受體IL6Rα結合,激活GP130-JAK-STAT3信號通路,從而調控免疫反應和癌癥的病理過程。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IL6水平的升高與患者預后不良相關。此外,IL6還通過激活ERK、AKT和SRC-YAP...
1-17
研究背景:細胞焦亡(Pyroptosis)又稱細胞炎性壞死,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近年來才被發現并證實。細胞焦亡是由gasdermin(GSDMs)介導的,具體為gasdermin-D(GSDMD)在被caspase-1或caspase-11/4/5切割后,釋放出其N端結構域,該結構域具有結合膜脂并在細胞膜上打孔的活性,導致細胞滲透壓變化而發生脹大,直至最終細胞膜破裂。這一過程中,細胞會釋放促炎細胞因子,如IL-1β和IL-18,以及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進而激...
1-7
今天分享一篇由美國國立研究院癌癥研究中心發表于MolecularCell(IF=14.5,Q1)的轉錄組+蛋白組機制研究。研究標題:hRpn13通過表觀遺傳因子HDAC8、PADI4和轉錄因子NF-kBp50塑造蛋白質組和轉錄組。癌癥治療的突破往往來自對細胞內關鍵機制的重新審視。hRpn13,這一傳統上被認為是蛋白酶體底物受體的蛋白,近年來卻展現出更多維的生物學功能。除了參與蛋白質降解,它還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這些發現為靶向hRpn13的抗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